- May 08 Mon 2017 05:36
請問妙禪佛教如來宗師生幾個問題?謝謝.
- May 07 Sun 2017 14:40
慈惠法師禪學營開示 從禪定盡見世間之美
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7月26日晚間於雲居樓為2016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修持週學員接心開示,說明禪宗與禪定,一個主張不立文字的宗派,卻留下龐大的語錄經典供學人參透,儘管開悟的境界是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仍期勉大家從禪定中感受世間的美好。
「打坐使心靈沉靜,可以感受到平常中的不平常,聽到生活中常被忽略的事物,例如鳥鳴的清脆宛轉,」並指出,之所以沒有注意到平常簡單的事物,是因內心雜亂、妄想紛飛。
慈惠法師說明,佛教代表性的修行方法為念佛和禪修,淨土宗念阿彌陀佛,是仰仗阿彌陀佛的力量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,禪定則靠修行的力量開悟。念佛是相當普及的修行方法,但為達到一心不亂,至明代輔以禪坐收攝身心,發展出「禪淨共修」。
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對眾多弟子說法,佛陀拈起花朵,環視座中眾弟子,此時大弟子摩訶迦葉對佛陀報以微笑,此即著名的「拈花微笑」公案,佛陀便將禪法傳予摩訶迦葉。從拈花微笑中,看到「禪」就在師徒間的心領神會,境界之美,不可言喻。
「打坐使心靈沉靜,可以感受到平常中的不平常,聽到生活中常被忽略的事物,例如鳥鳴的清脆宛轉,」並指出,之所以沒有注意到平常簡單的事物,是因內心雜亂、妄想紛飛。
慈惠法師說明,佛教代表性的修行方法為念佛和禪修,淨土宗念阿彌陀佛,是仰仗阿彌陀佛的力量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,禪定則靠修行的力量開悟。念佛是相當普及的修行方法,但為達到一心不亂,至明代輔以禪坐收攝身心,發展出「禪淨共修」。
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對眾多弟子說法,佛陀拈起花朵,環視座中眾弟子,此時大弟子摩訶迦葉對佛陀報以微笑,此即著名的「拈花微笑」公案,佛陀便將禪法傳予摩訶迦葉。從拈花微笑中,看到「禪」就在師徒間的心領神會,境界之美,不可言喻。
- May 07 Sun 2017 02:51
靜坐冥想的一些問題?
1、靜坐不會起火,請放心。以下原理跟靜坐的原理是相同的供你參考: 煩惱的起因大都是心被自已的思緒給沾黏住,產生後續的貪瞋癡等念頭,此時易產生幻覺,嚴重會導致思覺失調。因此當我們的心被沾黏住時,此時必須把我們的心給抽離出來,讓心置於當下的覺知覺察裹,心如何覺知覺察呢?
(1)視覺:運用你的視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影像,看清楚它,不去分別它
例如覺知影像的形狀(如工作的細節動態),不用去分別批判
(2)聽覺:運用你的聽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聲音,聽清楚它,不去分別它
例如覺知聖號的聲音(或聽演說),不用去分別批判